戳这里关注^我哦!
编制重不重要待会儿说,但是我开篇先要忠告没有编制的朋友们,千万不要在纠结这种问题的过程中,迷失了自我、蹉跎了岁月。
一,从无编到有编
我在基层窗口,窗口曾有一个中专毕业、经人介绍进来的合同工,刚进来时可能刚20岁的样子。
今天,这小伙子已经30岁了,还坐在那个位置上。
你说他不努力吧,后来大专读了,本科也读了,还考了些基础的岗位证书。
你说他努力吧,十年里,考了好多次我们单位,一直考不上。知识水平么是差了点,备考确实也谈不上有多用功。
小伙子人真好,母亲早故,父亲瘫痪,他独自一人照顾。
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啊,不容易的。
本地媒体专门报道过他,市里还给他颁过精神文明奖。
十年了,他已经成长为地地道道的老员工了,业务熟,应付窗口绰绰有余,甚至带教新员工。
但是没有编制,他可以融入大家,但是融不进体制。
尽管单位也想尽办法提高他的合同工资,但和编内员工还是差个两三倍。
就这,还是勉强维持。(单位从来不用为正式工的待遇发愁,但是天天都在算计合同工的钱哪里来,要涨怎么办等等)
一样的活儿,他做得更熟、更多、更让人放心。
所以,你说不公吧,同工不同酬,确实不公平。
但别人是正儿八经考进来的,从这个角度讲,谁让你不去考、考不进的?
这就是最大的公平啊。
作为一名窗口管理者,我们对这样的老合同工是非常着急的。
从心里上,十年了,他早就是我们的一员了,比许多正式工都贴心多了。
但落实到具体待遇上,又是千差万别。
集体疗休养,他不能参加;每年体检,他不能参加(额外买);工会活动,他没有资格(可以混);购买员工互助保险,他只能单独买低一档的;工会发粽子,他没有(单独补);脱产培训,他没有资格;外出考察,不可能派他;挂职锻炼,不可能的;高等级的评优评先,他没有资格;就连食堂饭卡,也是没有的。
党政工团青妇,他永远只能靠边站,特别入党极其困难。极少有单位把宝贵的入党培养名额给合同工的。
反正,他的岗位永远只能是这一个。
你想派他去任何重要岗位,财务、办公室、档案、人事、稽核,都不行。
哪有核心岗位不用正式工,而用合同工的道理?
所以,非编,不光只是钱少的问题。更关键的是,一个人的成长、发展都没有了。
更别提,官职、仕途了。
他不是保安大爷、也不是扫地阿姨,那种也就这样不图啥了。他可是和我们一样从事业务工作的年轻人,相当可惜。
没有未来,听着好像感觉没怎么样。十年如一瞬,回头再来回想,真是倒吸一口凉气。
有时候,我宁愿他失业。为什么?
因为失业了,也许他还有机会反思,去拼搏一把。
但是,当着安逸的合同工,拿着饿不死的工资,有多少人脑子里想着以此为跳板,结果这辈子就这样交代了。
也有人可能觉得,交代就交代,不就是钱少点么。
不是的,体制内最大的特点就是——人的属性是单位人,你和单位紧紧地绑在一起,直到你死。
而合同工,就是干三十年,和这个单位本质上也没有关系。终究是孤独的一个人。
也许你无所谓,可我感到了孤独
哪怕退休以后,正式工退休金有七八千,还有体检,生病有人慰问、有补助,重阳有人探望,平时还可以参加退休活动,有条件单位还会想办法定期聚聚,就是死了,单位领导还给读悼词呢。
而你,除了三千多的养老金就什么都没了,重重得扔回社会,同样干一辈子,人不能就这么交代啊。
怪体制冷血,还是怪社会冷血?我也不知道。
所以我一开始就说,别再提什么编制重不重要了,希望非编的朋友,千万不要被温水煮青蛙,该考的还是要拼,该走还是要下决心走。
当然,也许有人还会说,我在企业也是社会化的,除了工作企业什么都不管,就挣个工资而已。
但我觉得还是不一样的,在企业,你面对市场竞争,一方面你的心态会逐渐适应社会;另一方面,你会逐渐形成技能导向和关系导向,伴你一生。
还有自由职业者不是么,单位都没有,但人家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呢~
可是合同工,他身在体制内,看到是满眼温柔乡。长此以往,心态变得软弱、敏感,失衡而又落寞。
浸淫在那种环境下,以其个人认识,难以感知到市场的高速迭代和变化,对如何创造金钱价值毫不敏感。
是的,公务员不愿意出体制,图安逸,至少有国家强力保障。
就非编这月薪,看着是比搬砖轻松,但真不是懈怠的理由。
多少人从此在非编的位置上耽误了。我在窗口管理岗上,看得清清楚楚。
二,从事业编到公务员编
大家知道,我最早是在基层事业单位的,也算是有编制的。
不知道你们对事业单位有什么认识。
我告诉你,公务员之间的差距主要还是地区差异,总体是规范可控的。
但事业单位根本就是一家一策,无“法”无天(指不受公务员法照顾)。
其结果就是天差地别!
那时,我月薪2k,年入4w。
同期的公务员,月薪8k,年入10w左右吧。
所以我酸了,虽然有编制,但我酸更高的公务员编制。
编制重不重要,我参加面试的第一天,其实答案就摆在前面了。
一个坐得东倒西歪、长得流里流气的面试官,斜着眼看着我们,不情愿的对我们提问。
后来我才知道,那人当时是个公务员副科长,但兼着我所在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务。
怪不得牛逼哄哄。
一个局机关的小毛官,在我们单位从没上过一天班,却当着我们的大爷。
就因为,他是个公务员,就高你们整个单位一等。
就因为,他在上级局机关,就可以兼着你们单位的领导,占着你们的位子,天经地义。
就因为,他是某个局领导的身边人,就可以这么横、这么牛。
随后,屋外一阵小骚动,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,单手插袋,出现在门口。
风度翩翩、背光而立。
两名面试官投去尊敬的目光: “X局~”
这一幕画面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,那年我本科刚毕业,不到23岁,血气方刚、愣头青。
局长,站在本系统金字塔顶的男人~尽管后来知道不过是个处级,但当时感到这腔调真的是浓。(有一种路飞看到海贼王的感觉)
像队长一样无比崇拜
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。
体会到项羽(刘邦)说那句,”大丈夫当如是也”时的感受了。
但彼时的我,还不知道,编制所造成的鸿沟。
跨越这道鸿沟,我后来用了整整十年。
当你真正想要去跨越的时候,你会发现编制的界限,严不透风、难以逾越。
进事业编要考试,进公务员编也要考试。
逢进必考,除此以外唯一可行的几条路,条条不容易。
过去,据说可以通过科级干部竞聘,从事业单位到公务员,后来这条路(漏洞)被堵上了。
又听说,如果做到事业单位的6级职员(相当副处级),就可以平调进入公务员队伍。
是的,进入处级层面后,编制的界限终于可以被打破了。
但,可惜,我们单位是个科级单位,我永远也不可能在原单位当到副处。
如此。想从事业到公务员,只有放弃一切,从头裸考了。
下这个决心真不容易。有的人在事业单位早就是骨干了,甚至都混到单位领导了。但考公务员后,就等于重新从试用期开始,变成机关里的倒数科员no.1~
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,是很难接受这个痛苦的过程的。
明明是同一个系统,明明我的能力更强。
但是单位级别限制了发展,而编制种类限制了调动。
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来的新公务员,一级一级往上提拔,十年二十年后,做到处长、局长。
而你还在事业单位浑然不动,顶着事业编制的天花板,空耗时间。
当然,比刚才的合同工是好多了。
也许,你会想,我不求升官发财不就没事了吗?
我原先也这么想,上级局公务员横就让他横吧。
反正我们在基层单位,基层还是属于我们的。
结果,我“不幸”被借调到上级局了。那个最初面试我的上级局。
这一借调,我一下子体会到合同工类似的处境了。
到头来,我曾经看着的别人,其实正是我自己。
上级局里,真是人分三六九等,领导高高在上,尤如婆罗门;
科长拿着鸡毛当令箭,刹帝利。
就算一个小科员,只要是公务员编制,那也是高人一等的犬舍。
而我们这种事业编制的,因为根本调不进局里,就算考进去了,也不过是个试用期的新人。
所以,你能力再强,资历再老,工龄再长,在公务员小科员面前,你就是个低等的首陀罗。
任由他们给你布置工作。
当然,还有各种下属企业编、合同工、劳务派遣,只能算是贱民了。
一个在街道的兄弟和我说过,比如一个街道办的编制类型,绝对五花八门;“人种属性”严格区分。发工资的时候,各种工资报表能做出花儿来。
呵呵,这等级制度,居然被用到我自己头上了。
所以,我眼见好几个30不到,还看到的希望的“低等”能人,舍弃一切重考公务员,重新变成一个试用期的公务员。
唉,但凡有点想法的,在那种“半年开一次提拔会、眼见不怎么优秀的公务员一级级上升的”环境下,真的是折磨。
就在我也忍受不住,打算重新搏一把的时候。
奇迹发生了。
三,从参公编到公务员编
我们这个事业单位居然参公了,这可能是我们头上掉得最大一块馅饼了。
参公编其实待遇上和公务员已经一摸一样了,也适用同一部法。
理论上,参公编也是可以调入公务员的。
但这只是理论上,就我所知,有的地方坚决不调(还分统考的参公和转编的参公!),有的地方严格名额限制,比如一年只准调一个之类的。
反正,我因此才逮着机会去省厅。
也还是先借调,先免费给人干着,干满意了,再看看省厅领导能不能正式调我。
应该说,我干得还不错,领导总体满意,终于动了调我的念头,开始操办。
怎么样呢,整整调了三年多。
一开始说,市级参公编制的不能直接调入省里,最好先到省级参公单位过渡下。
后来说,那么搞他们自己也嫌麻烦,还是直接调。但是参公必须满三年才能调。(这就又白白多等了两年)
然后三年到了,又说一定要等当年年末考核完毕才行,这一拖,又赶上机构改革,就又等到次下半年。
再又什么差池,可能就进不去了。
老血吐了一地,终于变成正式公务员了。(想起了大河剧《新选组》后期近藤和土方喜极而拥:我们终于变成武士了。。。)
在基层借调的两年,以及在省厅借调的三年多,这日子真是难熬。
低人一等,什么都轮不到你的时候,我再次想起了我们窗口的合同工。我又何尝不像他一样,在温水中慢煮,逐渐沦为一个边缘人。
看着这个单位发生的一切,做些最底层最苦的活儿,而发生的一切都与你无关。
所以,题外话,管理者一定要对编外人员好啊,他们真得是需要关心关怀的人。但是,要是对他们太好了,有可能人家就永远在你这儿混下去了,难呐~
都是因为一个编制,一个身份。
你说编制重要不重要?
公务员编,完全感觉不到事业编的苦恼,还会抱怨这公务员升不了职有啥当头。
但你想要编制的时候,真得是望眼欲穿,欲得而不能,尤其已经触手可及却还不符合条件的时候,可以把你郁闷的无话可说。
最后,希望非编的朋友们早下决断!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有不少朋友质疑单位不给合同工相应福利,我解释一下。
我长期做人事工资和办公室,什么都操作过,比较了解。
比如,我说每年体检他不能参加,是指地方政府,人社局福利科组织的体制内统一体检。
这种体检地方政府统一买断某家医院,名单统一确定,分批参加。
这个名单必须是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福利名单的公务员、事业在编人员。
你就是再爱护合同工,你也不可能将他纳入统一体检,这不是欺负他的问题,这是没办法。
人社局对体制内人员,都是登记在册管理的,你怎么把合同工纳进去?
但是,不能参加统一体检不代表没有任何体检,而是只能单独到医院去买一个。你要知道,政府团购和自费买一个人,不仅价格不一样,内容也不一样。
你要买成和在编人员一样,要上千块。
又比如,我指的工会福利,上级局都是按人头采购的,你单位职工几个人就发几个人,你想多也不行啊。
当然,单位是可以单独为他买的,但是价格、内容又不一样了,而且只能单独操作,尽可能买成差不多。
最后,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聘合同工,简单说就是个钱的问题。
但是,因为合同工没有任何编制,所以经费等于是,从所谓单位办公经费、或劳务经费里列支的(有时候就是凑出来的)。
如果,劳务费能有个8-9万/人,我不会爱护员工?我去克扣员工福利?有必要吗。
哭爹喊娘的,财政也就给你5-6万/人,怎么办,肯定是优先保证月收入吧。
各种福利重要,那我从他工资里挖个万把块出来“豪”一把,怎么样?
今年的疗休养让他和所有在编员工一样参加,5k的团费正好抵消他工资,怎么?爽吧。
他不哭死。
也许你会说,为什么不能再从其他地方挤出经费来支付。
呵呵,财政不是傻子,现在科目设置的很死的,会议费里能出现一张福利性质的发票?还是让单位造假?
不可能的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所以,我们会与合同工商量,告诉他我们还是会给他安排一个基础体检,但由于占用到他的经费,所以不能多,多了他工资就少。
这都是没办法的事。
有些单位,预算多的用不完,甚至有专门的合同工经费。这才是合同工能享受和在编人员同等待遇的坚实保障。
不是所有单位都有这么好条件的。
况且,合同工之所以为合同工,就是不稳定的,今年有预算你就豪,明年收缩你就哭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发现还有个情况要讲。
很多朋友说的合同工有固定收入,福利还和正式工一样,与我说得情况并不匹配。
是这样的,合同工这个东西就因为不是正编,所以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情况。
最高级的一种,是由编办专门拨给“编制”的非编合同工。
矛盾吧,人就是这么会动脑筋。
这种合同工有人事“编制”(定岗定编),保证固定收入,福利也基本保证,只要地方财政不崩,一直会存在,也不会轻易辞退。
它的风险是地方一级的,只要没有国家政策或地方变动,可以存续。
当然,政治和发展待遇是没的。
次一等的,编办不出面,但财政局和你们单位形成了固定的人员经费项目,每年保证划拨。
由于经费固定、充足,所以合同工也可以在固定收入的情况下,保证相当的福利。
这种风险是局一级的,只要局系统不发生变故,局的工作不变,也可以维持。
最后一等,大概就是我说的编办、财政都没有认可过,没有固定的经费项目,依靠单位从各种劳务费、业务费、办公费里自行安排的。
这风险就是单位级的,单位领导风吹草动,合同工可能就会受影响。由于钱少、不固定,福利都很难保障。
我不知道大多数合同工处于哪一类,但我所说的是指第三种,我认为这种最惨,也许数量也最多。
(全文完)
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~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