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聊一下晋升。
对于晋升这个问题的看法,人是容易走极端的。
要么欲得而不能、抓狂到疯;要么鄙夷至极、一谈就切嘴。
这就好比前男友和前女友,当初追求热恋的时候,感觉天下都是咱俩的;等到时过境迁,一想起来就恶心的哆嗦。
一
但晋升这东西,确实是体制内的一座小山头,绕也绕不过去。
因为,体制内除了晋升,真的是啥变量也没了。
下面,让我们站在老张的视角,先来环顾一下体制内的环境吧。
首先,老张的收入是固定的。
作为一个一线市直副调,老张的收入是有保证的。虽然和企业高官不能比,但和芸芸众生相较,可谓旱涝保收的“中高收入”群体。
当然,老张的收入是如此的恒定,以至于他无论是拼搏奋进、撒泼打浑,还是在单位里裸奔一圈,甚至将一杯水倒在厅长的头上。
月头,一笔雷打不动的工资还是照旧打入他的银行卡,这精准,叫人感叹。
如果体制内有什么比钢铁还要坚定的东西的话,那就是工资发放了。
其次,老张的工作也是固定的。
有人说,工作怎么会是固定的呢?有那么多临时的、紧急的、周期性的工作,总有起伏调整吧。
这时候,你忘了他是谁了,他可是老张啊~
你忙归你忙、明月照山岗;
你急归你急、清风吹发丝。
老张的心态,就和他的收入一样,稳得一逼。
从每天到单位的时间,喝水的杯数,隐身的时长,说话的总量,到撸头发的次数、上厕所的频数、抽烟的根数,都如此的恒定。
地球是不是自转和老张有什么关系?
局里的工作忙不忙和老张又有什么关系?
老张,不过是一届NPC,当领导问他的时候,他便会以某个固定的姿势和口吻,说出某些固定的答案。
我从老张身上觉悟到:NPC,实乃体制内的最高境界。
作为玩家,你会疯狂的升级打怪,也会被其他玩家PK对砍,发急的时候甚至还会冲动地怒砸屏幕。
但你见过谁揪着NPC不放的么?
哈哈,不可能吧。
所以,谁能在体制内活成NPC,谁就是真正的王者~
有点扯远了,让我们回到焦点。
最后,对老张来说,体制内唯一还有的一个变量,就是晋升了。
即使稳如老张,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能够晋升。
虽已身为四调,前路却还有四、三、二、一,在老张余下的10年光景里,此乃最大的变数。
最优情况下,按照两年、三年、三年的最短时限规定,八年可荣登一调,至此老张烽火台封神,此生圆满落幕。
最差情况下,十年时光空耗而止步于四调,退休工资最起码少一千好几,职业生涯抱憾而归。
所以,这里插一句,正因为上述情况的存在,决定了老张的最高策略必定是“微笑满面、亲和长者、斗而不破”。
贵为老张,也要在这最后的战斗中,不断地求取平衡,诠释边混日子边要晋升的最高境界。
记住:晋升,是体制内唯一的变量口,是体制对所有人唯一的掣肘,是体制生态链和现状的基石。
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“我才不想晋升呢”就可以涵盖的~
二
当然,别指望我安利什么晋升的十大秘籍,或者“掌握这三个技巧,升职不再遥远”等内容。
这是成功学,是我向来最为不屑的东西。
我只会静静地讲述一个现象、一些真实的故事,然后各自品读吧。
我的副处长大董35+入仕,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(体制内35岁属于标准的年轻干部)。
他的仕途之路如此之标准,可以作为晋升的高端范本。
过程非常简单,一言即可蔽之:
24岁名校研究生毕业上岸直接考入省厅,1年试用,3年自动升副科,3年自动升正科,时年31岁。
之后要注意,正科升副处是不可能自动的。对大董来说,这一关对他可谓是第一次真正的考验。
他用了五年(最低年限也得3年)。
于是,大董成为了35+的副处长。
出场手起刀落、干净利落。
大董之后的道路我可以再预测下,比如,40岁以内有没有希望扶正?
这决定了他还有没有希望在50岁以内当到二巡或副厅。(很难)
如果按这个路数,那么他的上限是一巡或正厅(可能性极低)
当然,尽管大董的仕途之路已经非常顺利,然其最大的概率,还是以一名正处长的身份退休。
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。
接着,我尽量客观(厚着脸皮)的将自己和副处长大董做了一下比较。
也不能说完全没用,对吧。
其次,抛去绝对的职级,很明显,晋升就是一个竞争性脱颖而出的过程。
这个逻辑我好好再给大家解释一下。
比如说,我在一个30人的科级单位里,干到了副职,说明我pk掉了至少27个人。
所以,当你看到一个基层小单位的某领导,你不要瞧不起。
这家伙只是平台差了点,背后的本事还是有的。
当然,那些百人以上基层单位里的领导,绝对是百里挑一了。
再插一句,你看那些部队转业的师长团长,如果是空军炮兵之类的,那不稀奇。
如果是纯陆军出来的,那可不得了,绝对都是人精啊啊啊~
同理,我的副处长大董,他虽然仅仅花了七年就做到了正科。
但那个正科,实质上“一文不值”。(从竞争角度来看)
他真正意义的首次晋升,其实是当上这个副处长。
他的这次提升,和我那年的提升,实质是同一个内涵:就是在残酷的竞争pk中首次脱颖而出。
所以,他也很优秀,一点也不差。他也一定经历过我所经历的部分过程,这些我都能够理解。
只不过,他的平台高,所以,他成功一次,就是副处;而我成功一次,只有副科;我得再成功两次,才能达到他的位置。
所以,从内涵来说,我们都是属于同一个当量的人,就是都在本单位奋进并成功了一次的人。
这样的人,自然会有自己看待问题的逻辑,自会有工作和处事的方法,自会有逢迎领导的独特手段。
到这里为止,我讲述了晋升的第一第二层逻辑,即平台作用和海选式竞争。
随后是第三层逻辑:扶正的逻辑。
很简单的道理,不管在什么单位,大概率你的第一个职位是副职,如果再往上才是正职。
如果说副职竞争是海选的话,那么正职竞争就是定向选拔。
因为副职对应正职的人数一般是2:1或3:1。你想想你们科或你们中心是不是一正一副或一正两副。
这种仕官的运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。当然可以逆势而上,但难度也就加倍了。
终于,我关于升职的逻辑快要进入尾声了。
最后一点,就是“跟人”、“跟对人”
为什么要跟人呢?
因为基于我以上的论述,你会发现,纵然如大董那般,始终保持着激情、运势,没有打断的、没有空耗的、努力的向上攀登。
他能实现一到两次的升职、实现一次的跨层已经很不错了。
正常人的一生,两次跨层可谓是极限操作了。
比如,一个县级局出身的人,先当副科长、再当副局长,差不多到头了。
同理,一个厅局出身的人,先当副处长、再当副厅长。这都已经是人中翘楚了。
当然,我没把扶正的过程包含其中,现实中,卡在扶正道路上的人也多了去了。
所以,在这玄学的晋升道路中,唯有的一条靠谱而又顺利的路:就是你成为某个领导的人,而这个人,正好能够大开绿灯、一路向前。
于是,你也得以一人得道、鸡犬升天了。
跟着自家领导开辟的路走,你才有可能跨上一、二、乃至第三个层级,才真正谈得上“从政”了。
所以,绝大部分你所见到的大领导,背后总有那么一个两个的大贵人。高处不胜寒,一个赤裸裸的人,是绝无可能独自杀上三层高台的。
也因此,如果你接触了正处和厅级及以上领导,你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“寻人”,寻找那些真正的贵人,那些能够一飞冲天的人,他们,要想办法成为他的人。
如果做不到,那差不多仕途也就止步于此了;如果得道高助,说不定还能往再更高的地方拓展。到了这个层面,仕途也就和什么业务业绩关联不大了。
基本上,我也就只能讲到这里了。
晋升是一门玄学,我所能阐述的,只是我个人见解中的一些规律。千万不要拿现实中的各种例子来套。
二十年升不了一级的人多如牛毛,而一两年就频频调升的人也大有人在。
有规律吗?变量太多、领导太难以捉摸、关系太过隐晦、运气太重要,没有规律。
所以,只能是玄学。
而在这不确定之中,唯一能够确定的东西,只有你的心。只有你看过了那一切,理解了那一切,想通了那一切,真正割舍了那一切。
你才能从那间漆黑的屋子里,摸索到出去的门。打开门,走出房间,你看到了久违的阳光。
而屋子里的人,仍在这长夜慢慢中寻找上层的楼梯,这楼梯之上,将是另一间漆黑的屋。。。
(全文完)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