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篇会阐述一些体制内运行的逻辑)
首先,多劳多得是个伪命题。
从原始人那会儿起,人类就已经不是多劳多得了。
有人说多劳多得?我琢么着先给他一棍子
因为人类,完全是靠脑子,才得以驰骋在这个地球上。
一般意义上的多劳多得,是动物干的事儿。
比如,勤快的,吃得多点;懒的,那就饥一餐饱一餐。
依靠自己劳动的付出来决定获取食物的多少,这就叫“多劳多得”。
那人类世界是套用这样的模式嘛?完全不是。
那个多劳多得的世界,早已封尘在了几万年前。
如今的人类:
依靠聪慧的头脑,掌握了科技,对大自然和自己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依靠聪慧的头脑,构建了复杂的生产关系,不断探索形成宗教、制度、国家和文明。
生产力(科技)和生产关系(制度)相辅相成,创造了人类的新历史。
而这个新历史所展现出来的,却是“不劳而获”。
运用智慧、降维打击,一劳永逸的享受资源,才是所谓“劳动”的本质。
历史长河中,贵族们依靠一代目的勇气、智慧和冒险,牢牢掌握住国家的基石,代代继承、血脉相传。
这能叫多劳多得嘛?
直到现代,先发国家依靠科技突破,对后发国家进行掠夺、殖民和侵略,进而洗脑、奴役,并进行长久的剥削。
这算哪门子的多劳多得啊。
哪怕,你身边的一个小老板或是一小撮资本,也变了法儿的想要割韭菜、吃红利,直到把员工和韭菜的价值吃干抹净为止。(最近,阿里巴巴、美团都被点明了)
所以,朋友们,这些个真不能叫多劳多得,如果硬要表述的话,最多只能叫“多智多得”。
而且,多智多得的分配方式和多劳多得完全不同,几乎是赢者通吃,败者连底裤都不剩。
看看最近抢镜的邻居印度,底层民众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,拿着几十美元的月薪,没有教育、没有医疗,连烧死人的柴火都没了。
这是“过劳而无得”。
这才是世界的本质,也是我们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之处。
好,扯远了。
尽管前面我基本否定了多劳多得,但哪怕只是个伪命题,万事存在也有其因。
多劳多得,在特定的范围内,是客观存在的。
比如,工厂里,以特定的计件制度计算工资,在某种意义上确实算是按劳分配。
不过,结合我刚才的分析,你就会知道,这种多劳多得,是在特定设计下、特定范围内、针对特定对象而刻意制造的,是用来激励特定工作积极性的方式,你若将它看做普世的道理就大错特错了。
然后,差不多谈回体制内。
体制内以严格的职务职级控制着薪酬等级的发放。
为什么?我讲三点原因:
第一,本质上,不鼓励你们竞争。
竞争虽促成进步,却也带来风险。为了竞争,很多人什么事都干的出来,到处都是陷阱和暗战。
商业世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
任何一家你所知道名字的企业,都是踏着无数尸体走来的。
这种竞争完全不适用于体制内,因为体制需要的是定力,需要得是一惯性和稳定性,需要坚强沉着、不动如山。
多劳多得当然可以盘活体制内的工作氛围,让体制更富于活力,这是好的方面。
但回过头,也得想想这个“多劳”是不是劳的有价值?
比如,拼命写汇报彰显单位的工作。
不管干过没干过都玩了命的吹?恨不得本单位、本岗位被评为星际劳模、宇宙第一?(延伸阅读:文字材料狗最强心声!“大国工匠”是怎样炼成的?)
这种多劳只会造成内卷。
而内卷造成的风险,一定会大过竞争。况且,还有些部门的工作就是专门发通知、布置任务、掀起各种活动的高潮。
如果你让他们多劳多得,哇塞,他明天能给你下十个通知,画面太美我不敢想象了。
第二,体制内工作的不可考评、决定了多劳多得实际也无法实施。
这个话题我写累了,感兴趣的可以看看(延伸阅读:谈谈公务系统的职业成就感)
反正,结论就是无法评价。因为无法评价,所以也没法儿多劳多得。
第三,多劳多得不是不好,但是破坏了薪酬体系的稳定性。
为什么体制内人员的薪酬等级一定要固定?
为什么就不能像商业市场一样计件、提成、看指标、算业绩?
为什么就算有这么多人呼吁绩效改革,体制仍不为所动?
因为,一旦实行了多劳多得,就必然得将绩效考核权下放到某一级领导的手里。(中央是无法对几千万体制内人员直接考核的)
于是,人身依附、地区政权、家兵家丁就会顺理成章的产生。
而国家要明明确确的告诉每一个体制内工作者,是我给你发的钱,是我力保你的收入,你是国家的干部,不是某个人的私兵。
权衡再三,我们认为,效率可以低一些、公平性可以差一些,但大局不可动摇!
(关于这个问题,我很早就有了清晰的铲除,延伸阅读:取消公务员终身制的结果是什么?)
综上,体制内无法用多劳多得来约束员工,也就是说,失去了运用经济杠杆的机会。
那怎么办呢?
于是,管理者们摸索设计出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路径:晋升。
给与官员一定的权力,从而让官位具备一定诱惑力,虽然大部分人显然当不了官,可没有人能够绝对的预言,于是,便可以激励广大普通公务员为之奋斗终身。
人的奋斗总是要有理由的,权、钱、色,这些听上去不太舒服的字眼,却是奋斗的本源,无论你承不承认。
总而言之,用晋升来搅动体制,让水不至于完全失活。
既不能让权力过大,以至于决定员工的生死(工资收入),但也不能让权力完全失效,彻底使唤不动员工或诱惑不了员工。
通过晋升这道若隐若现关口、来掌握动态的平衡。(所以我常说,升职是一门玄学)
——有意者可以努力奋斗,以博取那为数不多的升官名额。
——佛系者也不必担心生死问题,恰恰还可以成为制约权力的存在。
终究,不干活儿事小,乱作为祸大,遏制基层权力集中,是任何政权长治久安的生命线。
这时候,多劳多得什么的,也就暂时先放在一边儿吧。
最后,谈谈普通人的选择。
搬出老理论吧~
既然多劳不多得,你说还能怎么办呢?
自然是不劳而获最香了。
不过,这里面也有几点可以一说。
首先,你仍可以继续“多劳”,但却不能一定指望多得。
即使“多得”,也一定不是体现在经济上,而是体现在升迁上。
有人说,升迁不是会相应涨工资么,不就等于“多得”了么?
也不能说错,不过我的理论模型是这样的:
为了升迁,你可能要付出200%的努力。
而这200%的努力,却并不能将你的升迁概率提升200%。
那么能提升多少呢?
依我判断,由于升迁是门玄学,变量太多、随心所欲。因此,即使你付出200%的努力,你的升迁概率也不会增加超过10%。
毕竟,张嘴要饭吃的人太多了,个个都是人才,说话又好听,领导也难呐~
好,现在假设你用200%的努力,幸运的以10%的概率突围了,那么收益是多少呢?
——收入大概可以增长20%。除收入以外的收益,虚名为多、实利较少。(当然,为民奉献的崇高理想无价,这个就不细究了)
行了,这笔账怎么样我就不算下去了。相信你已经懂了。
其次,既然机制上决定了不能“多得”,那么“少劳”确实是一个相当务实的选项。
不过,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,我所谓的少劳,并非是让你去偷懒,而是希望你求得内心的平衡。
其实多劳本身也没什么,为民服务么,不讲个人得失。
但是——因为在多劳的道路上越奔越远,回头却发现原来根本就无法多得,以至于心态迅速失衡,整个人的心态就彻底崩溃了。
我遇到了太多因此而抑郁的体制内工作者。这个时候,少劳就有了现实意义,毕竟,为人一场,活在抑郁中不是我想看到的。
平衡二字,显得尤为珍贵了。
朋友们,在这个问题上,我放弃了民族大义、放弃了人民群众,站在了你的这边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