戳这里关注^我哦!
老油子处长又来了。。。他曾经和我分析我身边的几个现任领导:
他说A这家伙,做事蛮投入的,也很拼,大领导可能觉得他很有上升劲头,所以把他提了上来。
(重点)然后B这家伙吧,你看他在把事情办好的同时,平时几乎不说话,连领导都探不到他的底。渐渐地反倒觉得这样的人也牢靠,有深度,就提拔了。
看到没有,不会说话不一定是缺点,核心在于你怎么去看待,怎么去运用。
总得来说,不会说话的人,我建议最大限度少说,多用两字附和语以及各种短词短句:
好的,是的,对的,明白,有数,知道,ok,可以,方便,再说,稍等。
和领导单独交流的场合,回答就行了,不用刻意找话题。
为什么呢?
你想象一下,从年龄、阅历、等级上来说,领导对着你,是不是就像你对着一个初中生。
你尴尬地拍领导马屁,意图通过对话建立良好关系。。。就像一个初中生在尴尬地拍你的马屁一样。
能拍的好吗?而你,又真的很想和一个初中生聊天么?
所以,别从话术上挣扎了。
那么,假如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初中生,该怎么样才会让人觉得很欣赏呢?
第一,阳光开朗,积极向上
初中生不用说话,只要露出阳光向上的样子,就会给人留下不错的感觉对不对?
因为,社会人经过鞭打内心比较阴暗啊,看到阳光向上真善美的,不自觉就被感染了。
就像五十岁老男人看到18岁小姑娘,嘴角会控制不住地上扬诶。
但是,初中生要是喋喋不休跟你说些有的没的,不见得有用。
因为档次差太远,他想要说出一句在你听来深刻感悟的话太难了。并且一定会多说多错。
与其无效输出,不如干脆不说了,多想想怎么保持阳光向上就行了。
具体来说,拾缀干净,年轻着装,抬头挺胸,开朗自信,轻快的使用两字附和语。
知道!明白!好的!对的!是的!哦哦!哈哈!
大概就是这个感觉。
二,成绩优异,习惯优秀
你是不是一下子就会对这样的孩子产生好感?
同理,把业务上的事做得更漂亮一点,地道一点,上路一点,完整一点。绝对是必要的。(多在这方面动动脑筋)
这样一来,不用多说话,别人就觉得你挺优秀的,挺认真的,挺讨人喜欢的。
频频开口,反而破功了。不说,永远不说,恰恰没事。
时间长了,可能会留下一个沉默寡言的影响。
不要慌。
当阳光开朗+办事优秀+沉默寡言集合在一起,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?
———这家伙是个不说废话、正气能干的人。可用之才啊。
所以,为什么要硬逼自己去说呢。
(不会说话星人是不是找到了救星?)
三,微笑、点头
沉默寡言是个中性词,并没有优劣之分。
但是一脸严肃、不苟言笑并不适合年轻人。
当了领导,完全可以不苟言笑。但年轻人还是要多笑笑,多点头。给人以强大的亲和感。
你都已经沉默寡言了,你还一脸严肃,不知道的以为你长期便秘呢。
综上所述,当不会说话的你,能够习惯不说话之后,自己的短板就没有了,不说废话的标签也立起来了。
你反而容易自信———我就是这样一个开朗亲和、沉默寡言、办事优秀的人。
脑筋都动在手上,不是嘴上。
多好。
久而久之,还会附带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buff:“这个人从不到处议论,口风又紧,沉稳,适合搞组工、人事、纪检工作啊。”
就算派去服务领导也不错~毕竟领导最怕那些嘴碎、乱说话的人了。
(有没有发现不说少说,变成优点了?)
但是!!
长期少说,有一个后遗症,就是开会发言、上台报告、登台演讲怎么办?
这个才是我最想讲得。
有一度,每当登台演讲前,我就窘迫得想上大号。。。
最紧张的时候,心不是跳到嗓子眼,是跳出来了。
发言质量肯定是一塌糊涂。
可是需要讲话的场合太多了,你规避不了。必须想办法克服。
尤其是平时沉默寡言的人,怎么办?
大概可以这么操作:
首先,可以真上个大号试试。
在厕所里,紧张的什么都拉不出,自己都觉得可笑,憋了一刻钟。勉强出来了一点。
渐渐却发现紧张程度下降了。
毕竟,人体经历了在紧张状态下的释放,把紧张也释放了。
其次,既然心要跳到嗓子眼,那就让它跳个够,我就不信它能在嗓子眼跳上一天。
为什么会有心跳到嗓子眼、紧张到说不出话这种感觉。
不是你不行,还是因为你经历的太少了。
老牌演艺通告明星没见过这样的。
人家在舞台上就跟在自家卧室似的。
因为,她们在舞台的时间确实比在卧室的时间还要长。
所以,每次演讲、主持前,要充分练习。练什么,不光是练台词!
有的人台词练得棒棒的,一上台特么全忘了,或者依旧紧张地说不出话。没用。
是练临场感。
熬有介事的站起来,闭起双眼,让你的大脑开始深入想象。对的,面前就是广阔的舞台,万千的观众,他们注视着你。
好了,开始讲吧。。。
是不是特么心跳真的快起来了,又想上大号了?
!!这就对了啊,说明你想象的很到位,保持,然后反复训练自己的临场感。
为了增强脑补能力,可以选择空旷的会议室,找各种场地舞台。不要害羞,没人的时候,站到发言位开始模拟吧。
还是这句话,你发挥不好不是台词问题也不是讲话本身问题。
而是你没有彻彻底底的真实临场训练,真到了台上的那一刻,灯光一打、音响一开,你就崩溃了。
所以,充分依靠脑补,把临场感练起来,练到心脏都觉得再这么跳下去也没意思了。
那就可以了。
最后,别放过彩排和踩点。
趁着彩排的机会,旁若无人的到台上,想象台下众人注视的样子,然后开始讲。
又紧张了、讲不好?这就对了,亏得现在还是彩排。
抓紧机会自我模拟。
以后,大会小会,大台小台,就这么练着。
不久就再也不紧张了。
八项规定以后,各种活动大幅减少,现在想要体验一下心跳嗓子眼也不容易了。
最后,还有一个观点。
从讲话效果来看,要么选择背的滚瓜烂熟、胸有成竹,要么选择全程读稿,读精读好。
最忌讳的是背的不熟,又想脱稿。
结果狂吃螺丝,断断续续,嗯嗯啊啊。
这种人发言我真想上去揍他一拳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