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这篇文章3天前编辑完毕,依旧发不出来,笑死。今天盗贴的被删,正主终于可以发帖了)
由最近的咨询而引发的一些感悟。
首先我们先给“废”下个定义,什么叫废。
日复一日搬砖算不算废?
按照一般理解肯定是废了。
但也有例外。
比如,这精神小伙儿,天天在工地搬砖之余,自学自弹古筝,为此还上过电视。
每天拿着低廉的搬砖收入,领着一班工友,在工地上演风雅颂。
虽然搬砖是一种纯体力无效劳动,可小伙儿却用实际行动,妥妥的演绎了一场旷世离骚的精神赞歌。
由此也得出一个道理:
只要精神不废,人不能算废。
同理,体制内有稳定的收入,有国家背书保证的事业,光从职业本身来讲肯定谈不上废。
问题还是出在精神上。
当一个人的精神逐渐闭合,不再散发光芒,再也没有主动性,再也没有胆量的时候。
当一个人开始频繁的被焦虑、疑惑、纠结、抑郁所笼罩的时候。
当一个人开始反复的猜测他人的心思而不得自以,逐渐失去对自己的掌控和对自我本身关注的时候。
就离“废”不远了。
我刚进入体制的时候,信心满满,仗着自己年轻能干、老一辈不会电脑,左攻右档,一下融入了单位,融入了体制。
我渐渐的成为了它的一部分,和它同频率、共呼吸。
为此,我颇受领导欣赏,也得到了一定职务上的重用。
但久而久之,我感受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“氛围”的东西。
首先这种氛围来自于领导。
比如,我常说的“把领导当领导”也是这个意思。
二把手讲完了最后一定是请领导讲几句。
领导一定会提三点要求。
其中必然会鼓励大家团结一致、分工不分家,把工作推上新的台阶。
一般情况下,很少有人会去忤逆领导。何提忤逆,简直是手捧着、尬吹着、伺候着。
结果大家都这么干,那么对领导态度冰冷的那个就变成了最大的异类。
其实领导真的可怕吗?
他能捅你一刀吗?他能抽你耳光吗?
他能辞退你吗?他能下个月不发你工资吗?
都不能,从残酷的人类斗争史来说,他简直比你的亲人还亲。
你怕什么呢?
怕领导不赏识、自己没进步?
怕领导给小鞋、日子不好过?
其实没那么夸张。
毕竟大多数当领导的也就是份工作,又不是暴君,不会如此锱铢必较?
说到底,还是怕“对上恭敬的氛围”被自己破坏了。
破坏了这种氛围,莫名使人感到恐惧。
所以,大多数人选择了从众——我也对领导毕恭毕敬、卑躬屈膝吧。
我入职第一天,见到副局长(副处级)的时候,奉为天人。
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对一个人如此毕恭毕敬过。
当时他如果说,来,转一圈,跳个舞。我恐怕也会照做。
是的,第一天,我就自我设限,以期最快的融入氛围。
十年来,我始终以最高“敬意”对待着这位分管副局长,他在我的眼里是如此具有权势而又如此不可捉摸。
十年后,物是人非,我已离开,他也已退休。
有一次吃饭,第一次听他聊起自己的孙子,知道了他平凡的“私事”。
后来,也从旁人口中知道了,这位副局长多年来表现其实相当“佛系”。
他既不会拉拢和提拔下属,也不会打压和对付下属。
他就是普普通通管管分管业务,平静的退休了,啥波澜也没有。
回想起来,十年来他总是在台上面无表情的最后提出三点要求,台下确实也没见特别亲近谁或者骂过谁。
可是,我还是战战兢兢的“崇敬”了十年。
其次,这种氛围来自于整个单位。
这是一派祥和的气象:
每天大家一起搞活动,一起开会学习。
在会上表态,要立足岗位、努力奋斗。
要为单位做贡献,要为集体争光。
就这样,我感觉我们的队伍彬彬有礼,和谐有爱,团结有力。
你可能觉得好假,但人就是这样,在温水中久而久之的被煮了。
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这么说、不这么做是不行的。
脱离体制进入私企,还觉得怎么私企冷冰冰,没凝聚力,不友善。
整个体制单位就像一台精密的氛围制造仪,将每个人都包裹在难以抗拒的氛围之中。
一旦谁对这种氛围产生异议,说出“阴阳怪气”的话,谁就会立马变成“刺头”。
刺头意味着不再和单位同呼吸共频率,好比远航的时候你在船上被孤立了。
这同样令人产生隐隐的恐惧。
于是,在某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上,A指出B的缺点是重业务、理论学习比较少;B指出C的缺点是深入群众还不够;C指出D的缺点是工作方式方法上还需不断完善。
这就是一种默契,一种不能打破的默契。
我曾遇到过、领导已经明显存在性骚扰行为了,可当事人依然不想挑破。
为什么?
因为挑破这种“氛围”实在很难做到。
只要不出事,当事人宁愿忍一忍,就这么永远保持这个氛围,继续混下去。
这就是氛围的力量,像一张大网,将想要融入它的人都网罗在内,从此你成为它和谐的一部分。
以上是我引出的第一个观念。
为什么要提这个“氛围感”呢?
因为它深刻影响了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。
被氛围感过度绑架后,其实你已经不完全是你自己了。
这样的你,是很容易变“废”的。
我在外面开会的时候,有个下属单位的人请教了我一个业务上的事。
以我的业务能力和脾性,我应该爽朗、微笑、大气的回复他,尽显技术官僚的风采。
可我犹豫了,因为我只能把握90%,保不定领导还另有10%的看法,毕竟人与人的认识不可能完全相同。
我支支吾吾的回答,等我请示下领导吧。
这一瞬间,我的人格瞬间矮掉了。作为一个上级部门人员,我却啥也不敢说。
我怕说错了,我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我怕领导知道后误会,我怕话放出去被领导知道了不好,我怕。。。
我居然如此畏首畏尾,屈从于单位给我设置好的、和谐的、一切听领导的氛围。
有时候在会议桌上。
那些挂着科长,甚至副处长的官员们。
一谈到事情,一个个像统一口径一样,“我带回去请示领导,我一切听领导的,我只是开会的”。
看到没有,当一个人越来越没有担当、越来越没有胆量,越来越不敢表态、不敢说话的时候。
在我眼里,这就是一桌的废人。
和他们开会,真是浪费我的时间。
(如今的我,外出参加会议讨论。我都要告诫自己,勇于担当的说,真有瑕疵不要紧。人是独立个体,不能活的那么废)
尽管如此,在领导面前,我还是变乖了。
我说话前会过一遍脑子,我不轻易开口,我成为了一个稳重的人。
我的表情开始得到管理,有时我不知道是我自己想微笑,还是习惯性假笑,还是其他什么。
我注重言谈,注重表现,注重关系。
我终究成为了一个“氛围人”,我也越来越像单位本身了。
那一阵我做了办公室负责人,我化身成了单位,我不仅融入氛围,我还主动维护这个氛围,变成氛围制造者。
积极相信领导,积极贯彻精神,积极配合把单位建设的和谐美好,把队伍带的团结友爱。
接着,另一件令我失去主心骨的事情来了。
我可能会被提拔为副主任。
下一个、年轻的副主任,应该就是我了吧。
细细分析。
主任对我应该是力挺的,副局长好像也比较认可我,局长见过几回据说对我印象不错,党委书记对我。。。
渐渐的,我的一切,开始变成“别人对我怎么看”。
我是一条鱼,一条案板上的鱼。
别人其实并没有挥刀,可我已经不自觉的扭动起来。
我表面波澜不惊,内心翻江倒海。
领导的一颦一蹙,都对我仿佛有着不同意义的暗示。
他们究竟什么时候挥刀(提拔),我究竟能不能上?这会不会是一场空?还是迟早会是我?
一个人的嗓子眼,始终被别人吊着,努力维持着自己,实则被别人任意牵着走。
这样的人,不洒脱、不自由、不能开怀大笑,难道不废么?
然而,那一刀终究并没有挥下来。
我遇上了机构改革,锁编制,开始合并。
副主任之位不是空缺了,而是人多出来了。
别说提拔了,开始被其他派系的人踩住,突围遥遥无期。
领导也身不由已,言不由衷。
一种郁闷的心情再也挥之不去。
我开始随命运漂流、起伏,彻底受制于形势。
我开始不断的思索,当初领导为什么不早点提拔我,不就可以把位置站住了吗?
这一耽误,一步慢步步慢,是不是这辈子就无官无职了?
我曾经的努力,是不是全都白费了?
我能不能取得新领导的欣赏,现在站住位置的人年龄几何,什么时候退休,之后我还能上么?
一闲下来,就被那种欲得而不能的感情包围。
我明明是一条氛围里的鱼,我却快溺水了。
回首到这个时候,我离废已经不远了。
最后,身在这体制的情感中,渐渐会生出一种莫名的颓废感。
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经典的体制内大悖论。
你追求什么?
事业和为人民服务?
太抽象了,说点实在的。
职级?
很好,可是依目前形势提拔不了,怎么办?
挣钱?
不是说不能挣钱,而是作为公职人员,你没法儿放开手脚挣钱,上班时间全被占用了,只有碎片时间,也没法儿正儿八经公开的干其他事情,你搞不下去。
跳出这个体制?
太费周章,年龄也不小了,不想从头再来。
那么既然出不了体制,又升不了职,还不能搞钱,一切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?
体制内,左右横竖都不行,那你让我追求什么呢?
所以,体制内的很多平头百姓,很容易在生活中也没什么追求。
这不像一个销售,可以追求业绩,可以大声的对着全世界说我爱钱。
综上,无所不在的氛围,待价而沽的焦虑心态,再加上不得不躺平的人生。
终于就把人给搞废了。
随着年龄增长,越废,越郁闷,越在意领导的看法。
不断绝望的想着,我还有没有机会。
或者,彻底躺平,不鸟领导,无所事事,等待着退休的到来。
这就是体制内把自己练废的终极逻辑了。
大家知道,我总会提供一些路径,不管有用没用。
我的路径是“接受命运、并改变命运”。
首先是彻底接受自己在体制内平庸的命运。
无论眼前的晋升形势多么的诱人,还是彻底无望此生科员终老,都要接受“玄学般”升职命运。
就是彻底当一个科员,从此不再关心“局势”,不再陷入这诱惑和纷扰之中。
——领导说,好好努力,你的未来很光明。
你微笑,说谢谢领导,然后该干嘛干嘛,千万不要兴奋的睡不着觉。
——领导说,你怎么回事,你这个样子以后还想发展?
你微笑,说我会注意,然后该干嘛干嘛,千万不要忧虑的睡不着觉。
摆脱领导的氛围,摆脱单位的氛围。
至少从精神上独立出来。
不鼓励当刺头,但要有当“刺头”的勇气。不要主动当刺头,但可以做精神上的刺头。
过去,我看到刺头,觉得他们很可悲。被氛围孤立了,失去了仕途上的希望。
今天,我却觉得他们活的很独立,摆脱了无休止的升职螺旋,摆脱了对领导的无脑跪舔,摆脱了那种畏首畏尾不敢言行的废人形象。
其次,是彻底从专业上掌握话语权。
细节是魔鬼,专业和技术才是我们的职业依托。
哪怕是填一张excel报表,也要有专业上的底气,单元格的宽度和高度设置最佳,任何人在你的领域都辩不过你。
领导只有权势权威,在细节专业上不得不听你的。
这也是在摆脱仕途困扰之后,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立身之本。
当然,有的人仕途无望,关系处不好,技术还一塌糊涂,这就没啥可说了。
站住了技术,就可以挺起腰板,在业务上可以大胆的说、大胆的判断、大胆的做。
尽管可能会刺到领导,但你已经不再关注那虚无缥缈的晋升诱惑。
事实上,这样的“精神刺头、技术大拿”才是真正让领导发愁的。
看到没有,形势发生了逆转。
不再是你“挖空心思的想领导会怎么样,我的未来会怎么样”,而是领导“挖空心思想该怎么安排你、安抚你、利用你”。
追求自己的技术业务,让领导忧愁去吧,领导就是吃这口饭的。
最后,是找寻自我。
在那氛围之中,你是单位的一个部分,摆脱不能。当然,可以用技术使自己尽量独立。
但还是没有回答,下了班回到家,你是什么?
很可惜,很多人回到家依然沉沦在单位的事件中,谁谁谁被领导骂了,谁谁谁被提拔了,我和谁谁谁关系搞僵了。
单位的人格蔓延到了家中,连生活人格都被侵蚀了。
或者,因为被单位的烦心事困扰只想清净清净。再加上前面所说的,出不了体制、升不了职、搞不了钱,所以也没就啥追求了。
于是剩下的只有一途,只有刷手机、刷剧、刷游戏,麻痹自己,日复一日。
其实也没什么,我觉得咸鱼一生并没什么不妥,反正旱涝保收,衣食总是没问题的。
但是十年之后,再和他人相比,你们的差距会非常大,十年二十年你停留在原地,心态还不咋地。
只要到时不要后悔,不要不甘就好。
如果早就预见到了未来,那么无论干什么工作,除去职业后都要回答“我”是谁、我要干什么的问题。
哪怕职业已经固化,至少在人格和生活中去成为一个更棒的人(而不是废人)
——是的,比如当一名网红、工地离骚、古筝达人。
心如大海,意通千秋。
这才是我举这个例子的原因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